facebook 司法院全球資訊網-常見問答 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司法院全球資訊網-LOGO

:::

常見問答

代碼說明
  • 律師轉任法官是否每年定期舉辦?應準備哪些證明文件或資料?

    1. 為利律師職涯規劃,申請轉任法官,本院自105年起,間年輪辦律師轉任法官公開甄試遴選作業(曾實際執行律師業務3年以上,具擬任職務任用資格者)與律師自行申請轉任法官遴選作業(曾實際執行律師業務6年以上,具擬任職務任用資格者)。為有效擴展法官多元進用政策,自109年起擴大辦理遴選作業,改以每年同時辦理「公開甄試」及「自行申請」(含公設辯護人)等雙軌律師轉任法官管道,符合申請資格者,於當年度即可提出申請。。

    2. 實際執行律師業務年資應檢附之證明文件,除律師證書外、尚有加入律師公會之起迄期間證明、現(曾)任職律師事務所服務證明、在職證明或離職證明等文件;至於是否具擬任職務任用資格證明,則應檢附考試院核發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律師考試及格證書或經公務人員高等考試或公務人員特種考試相當等級考試及格證書;其他相關應備文件,請依本院公告「申請遴選為法官者應備之相關資格證明、辦案書狀(類)、專門著作等文件之格式、件數、類別」規定,於本院公告受理截止日前,檢齊應備表件向本院提出申請。

    [ 人事處112-09-08更新 ]
  • 學校教授或研究人員如果未具公務人員任用資格,可以轉任法官嗎?

    1. 依法官法第5條規定:「……(第7項)未具擬任職務任用資格之……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及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其擬任職務任用資格取得之考試,得採筆試、口試及審查著作發明、審查知能有關學歷、經歷證明之考試方式行之,其考試辦法由考試院定之。(第8項)經依前項通過擬任職務任用資格考試及格者,僅取得參加由考試院委託司法院依第7條辦理之法官遴選之資格。(第9項)司法院為辦理前項法官遴選,其遴選標準、遴選程序、被遴選人員年齡之限制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司法院會同考試院定之。」
    2. 又依考試院按前條第7項授權訂定發布之「未具擬任職務任用資格者取得法官檢察官遴選資格考試辦法」規定,未具擬任職務任用資格人員,須先依上開遴選資格考試辦法,參加考試院(考選部)辦理之擬任職務任用資格考試及格,以取得參加由考試院委託本院依法官法第7條辦理之法官遴選資格。
    [ 人事處112-09-08更新 ]
  • ▍新組織誕生
    在新法施行後,聲請憲法法庭裁判應向憲法法庭遞交聲請書。隨著憲法訴訟法於111年1月4日施行,由同樣15名大法官組成的「憲法法庭」將取代「大法官會議」。日後,憲法法庭將以111年憲判字第1號為始,作成「憲法法庭判決」取代大法官解釋,繼續職司解釋憲法的權責。


    ▍實現無缺漏的基本權保障─新增裁判憲法審查
    「裁判憲法審查」意指憲法法庭除了審查法律、命令等法規範是否違憲,還可以進一步審查「法院裁判」本身是否違憲。在新制施行後,縱使法律命令等法規範不違憲,憲法法庭將可能因法院裁判適用法律命令的法律見解違憲,而宣告「判決或裁定違憲」。
    法院的裁判既然是一種公權力的行使,與任何公權力之行使相同,也應受憲法規制。裁判憲法審查新制亦可讓裁判成為被審查的標的,也讓基本權保障、憲法價值理念落實為訴訟攻防的日常,內化為司法的基因。憲法法庭可以廢棄原判決發回管轄法院,達成無缺漏基本權保障。


    ▍大法官的名字─判決主筆制
    憲法訴訟法施行後,憲法法庭判決將顯示主筆大法官姓名。憲法法庭裁判內將顯示全體大法官對於各項判決結果採取同意或不同意的立場,另附由個別大法官具名的意見書。


    ▍邁向透明─書狀公開、建立閱卷制度
    為促進憲法議題之討論思辯及兼顧公眾知的權益,憲法訴訟法規定在大法官決議受理聲請案後,將案件聲請書及相關機關答辯書的內容公開於憲法法庭網站,供不特定公眾閱覽。
    符合法定資格的人,將可在案件審理中聲請閱覽卷證。於案件審結後,民眾為了學術、新聞等公益目的,也可聲請閱覽檔卷,讓公開透明與歷史資訊共享更進一哩。


    ▍與專家社會共同思辯─正名法庭之友、鑑定人
    在憲法訴訟法施行前,大法官已針對許多案件召開言詞辯論,也在言詞辯論程序邀請專家學者、法庭之友共同出庭參與言詞辯論。
    憲法訴訟法將鑑定人、法庭之友的實務運作進一步提高規範密度,使憲法法庭指定專家、學者提供專業意見有更明確規範可以遵循。當事人以外之人民、機關、團體也可以聲請憲法法庭許可,提供具參考價值之意見或資料,開啟憲法法庭與社會共同思辯的新紀元。


    ▍不變期間、線上起訴與書狀規則
    憲法訴訟法施行後,增加了許多訴訟種類,向憲法法庭聲請的案件數量也可預期將會增加。為了讓珍貴的憲法法庭審判資源不被浪費,使有憲法上重要性的案件有機會被審理到,憲法訴訟法針對各種人民聲請案件都規定聲請的不變期間。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憲法訴訟是由哪個機關負責審理?
    憲法訴訟是由司法院15位大法官組成我國唯一的憲法審查機關「憲法法庭」審理案件,行使憲法所賦予其解釋憲法與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的職權。


    審理哪些案件?
    依據憲法訴訟法規定,憲法法庭審理法規範(法律與命令)憲法審查及裁判憲法審查、機關爭議、總統副總統彈劾、政黨違憲解散、地方自治保障及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等類型案件。


    憲法訴訟法何時開始施行?
    憲法訴訟法是現行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進行全案修正後的新法,也是未來憲法法庭改以嚴謹的法院訴訟程序審理上述各類型案件的程序法規。憲法訴訟法已經總統於108年1月4日公布憲法訴訟法,於111年1月4日施行。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1. 憲法法庭的建立,是依據81年5月28日公布的憲法增修條文(憲法第2次增修)第13條第2項(現移列為第5條第4項)規定:「司法院大法官,除依憲法78條之規定外,並組成憲法法庭審理政黨違憲之解散事項。」到了94年6月10日中華民國憲法第7次增修條文公布,於第5條第4項增加憲法法庭審理總統、副總統彈劾案件的規定。亦即,憲法增修條文規定,憲法法庭由大法官組成,審理「總統、副總統之彈劾」及「政黨違憲之解散」事項。

    2. 憲法法庭於81年入憲後,82年2月3日「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配合修正公布,於第13條規定,大法官審理解釋案件,必要時得準用憲法法庭開庭的規定進行言詞辯論。我國「憲法法庭」即於82年10月22日落成啟用,以彰顯我司法之公正與公開。

    3. 憲法訴訟法111年1月4日施行後,由15位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審理法規範憲法審查及裁判憲法審查案件、機關爭議案件、總統、副總統彈劾案件、政黨違憲解散案件、地方自治保障案件、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等案件。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111年1月4日憲法訴訟法施行後,人民在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途徑,仍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可以在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就下列事項聲請憲法法庭判決:

    法規範及裁判憲法審查
    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的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向法院提出訴訟,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後,認為法院所為不利於己的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判及其所適用的法律、命令違憲時,可以向憲法法庭聲請宣告違憲。憲法訴訟法第59條、第60條)。

    法規範憲法審查在憲法訴訟法施行前已經存在,意指審查法律或命令是否違反憲法。如果憲法法庭認為人民的聲請有理由,可能會宣告法律或命令失效,或要求立法者重新檢討修正或另定法律。如果確定終局裁判已在111年1月4日以前合法送達,而人民認為裁判適用的法律或命令牴觸憲法,可以在111年7月4日前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釋憲)。詳情請參Q12Q13

    法規範及裁判憲法審查是憲法訴訟法新增的程序,意指憲法法庭審查裁判適用的法令或是裁判見解是否違反憲法。在裁判所適用的法令違憲時,該裁判會被憲法法庭廢棄發回管轄法院。在法律並不違憲,但裁判解釋適用法令的見解違反憲法意旨時(例如民法第195條第1項後段規定「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並無牴觸憲法,但若某一民事法院判決以讓加害人跪地示眾「洗門風」為回復名譽的方法,被憲法法庭認為涉及加害人自我羞辱、損害人性尊嚴),憲法法庭就可能會宣告「法規範不違憲,但判決違憲」,將原判決違憲的部分廢棄並發回管轄法院,使法院依照憲法法庭判決見解重新審理。詳情請參Q10Q11


    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
    如果人民認為確定終局裁判適用法規範所表示之見解,與不同審判權終審法院之確定終局裁判適用同一法規範已表示之見解有異時,可以聲請憲法法庭為統一見解之判決(憲法訴訟法第84條第1項、第2項)。相關規定請詳參Q14


    由於憲法法庭並不取代各級法院的審判功能,因此,所有憲法法庭審理的人民聲請案件都以用盡審級救濟途徑為前提。所謂用盡審級救濟途徑,指的是針對要爭執的事項依法律已經沒有再上訴、抗告的途徑。如果法律針對該事項允許上訴或抗告,民眾沒有善用,坐等救濟期間經過而讓裁判確定,就不能提起憲法訴訟。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有。

    憲法訴訟法針對各種案件類型分別設有聲請期間之限制,這些都是法律規定應遵循,也不會因遇例假日、國定假日而延展或縮短的「不變期間」。關於在途期間的計算,請詳參Q22

    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的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向法院提出訴訟,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後,認為法院所為不利於己的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判及其所適用的法律、命令違憲時,可以向憲法法庭聲請宣告違憲。(憲法訴訟法第59條第1項)。上述聲請期間的計算方式,是從聲請人用盡審級救濟之最終裁判送達後次日起算6個月不變期間。(憲法訴訟法第59條第2項)人民針對111年1月4日前已送達的不利確定最終裁判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須在111年7月4日(含)前提出(憲法訴訟法第92條第2項)。上述聲請期間的計算方式,是從聲請人用盡審級救濟之最終裁判送達後次日起算6個月不變期間。(憲法訴訟法第92條第2項

    人民聲請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案件,應自不利確定終局裁判送達後3個月之不變期間內聲請(憲法訴訟法第84條第3項)。這個規定大致上和舊法規定的一樣。上述關於不利確定終局裁判之不變期間之起算,同樣比照憲法訴訟法第59條規定處理。(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70條)。

    例:A的民事訴訟事件經臺灣高等法院判決敗訴,A不服,委任B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最高法院認為A的上訴無理由或不合法,駁回A的上訴,駁回的裁定或判決於111年1月20日送達B律師。如果A認為最高法院的裁判本身或裁判及所適用的法規範違憲,欲聲請憲法法庭為法規範及裁判憲法審查,A必須在最高法院將對A的不利裁判送達B律師的次日,亦即111年1月21日起,6個月內向憲法法庭提起。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除非有法定例外情況,否則超過聲請期間就不能聲請。

    所謂法定例外,限於因為天災而導致郵電不通等不可抗力、不可避免的事由,導致遲誤了不變期間的狀況,並不包括不是天災或不可歸責事由,只是聲請人主觀上認為不應歸責於自己的情形。

    聲請人應於上述天災或不可歸責事由消滅後1個月內,以聲請書向憲法法庭聲請回復至尚未遲誤的狀態(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19條第1項)。聲請人聲請回復原狀,應以聲請書說明得即時調查之證據,供審查庭或憲法法庭審酌;聲請書內並應同時記載補行聲請事項,以免再次遲誤(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19條第4項)。

    為了使訴訟關係早日確定,如果遲誤不變期間已逾1年,則不得再聲請回復原狀(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19條第3項)。


    參考法條:
    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19條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何謂「裁判憲法審查」?

    1. 裁判憲法審查,指人民對於其憲法上所保障的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向法院提出訴訟,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後,認為法院所為不利於己的確定終局裁判違憲時,可以向憲法法庭聲請宣告違憲。
    2. 依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規定,大法官僅能就人民受法院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所適用的「法律或命令」審查有無違憲,並無法處理各法院裁判在解釋法律及適用法律時,誤認或忽略了基本權利重要意義,或是違反了通常情況下所理解的憲法價值等司法權行使有違憲疑慮的情形。憲法訴訟法引進「裁判憲法審查制度」,使法規範憲法審查擴及於「法院確定終局裁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的憲法審查,是人民基本權保障的大躍進。
    3. 裁判憲法審查並不是第四審,而是一種特殊的救濟制度。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聲請裁判憲法審查,須具備以下條件:

    1. 聲請人對於其聲請憲法法庭為裁判憲法審查的原因案件,必須已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取得最終裁判;例如依法可以上訴而未上訴以致於裁判確定者,就不符合用盡審級救濟的條件。
    2. 以聲請書記載聲請人、法定代理人或訴訟代理人、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確定終局裁判有如何違憲的情事及所涉憲法條文或憲法上權利、聲請判決的理由及聲請人對本案所持的法律見解等。
    3. 檢附確定終局裁判及其他與聲請案件有關的關係文件。
    4. 於用盡審級救濟之最終裁判送達後次日起算6個月不變期間內提出聲請,並檢附遵守期間規定的證據。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憲法訴訟法施行前後,對於新舊法接軌期間聲請人的權益有何保障?

    • 111年1月4日起送達的確定終局裁判,適用新法(憲法訴訟法),人民可提起裁判憲法審查聲請

    人民對於新法施行後所受的不利確定終局裁判,無論是認為裁判所適用的法規範(法令)或該裁判本身有牴觸憲法的情事,都可以於裁判送達後6個月不變期間內,依新法聲請憲法法庭宣告違憲。憲法法庭審理後如果認為確屬違憲,將直接廢棄該確定終局裁判,發回管轄法院重新審理。

    • 111年1月3日以前送達的確定終局裁判,適用舊法(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人民仍可提起法規範(法令)憲法審查聲請

    人民對於新法施行前所受的不利確定終局裁判,認為所適用的法規範(法令)有牴觸憲法的情事,請儘早即時於新法施行前提出聲請;如果來不及提出聲請,在新法施行後,仍然可以在6個月內,即111年7月3日(星期日,以次日7月4日代之)以前提出聲請。由於以上聲請案件的原確定終局裁判送達在新法施行前,沒有裁判憲法審查制度的適用,憲法法庭尚不得於宣告法規範(法令)違憲的同時廢棄原確定終局裁判,聲請人須循現制依再審或非常上訴的途徑以維權益。
    另外,立法機關考量普通法院及行政法院改由大法庭統一法律見解新制於108年7月4日施行後,到新法施行前這段期間,人民如果無法就法院已援用大法庭法律見解的確定終局裁判,於新法施行後聲請裁判憲法審查,對於人民權利保障未臻周全,於是在新法第92條第1項設但書規定,對於新法施行前已送達,並已援用大法庭法律見解的確定終局裁判,例外允許於新法施行後6個月內(即111年7月4日止)可以向憲法法庭提出裁判憲法審查聲請。也就是說,雖然是在111年1月3日以前送達的確定終局裁判,如果該裁判已經援用大法庭法律見解,就例外適用新法,並在111年7月4日前,人民可向憲法法庭提起裁判憲法審查聲請。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提起裁判憲法審查期間

    裁判憲法審查是新制施行後才有的制度,在111年1月4日後才有可能聲請憲法法庭審理此種案件。111年1月4日後,欲聲請裁判憲法審查,聲請人需用盡審級救濟途徑,在收到確定終局裁判書6個月內遵守期間提出,如上圖中判決C所示。若是在用盡審級救濟程序確定判決送達超過6個月才提出,如上圖判決D所示,聲請就不合法。關於6個月期間的計算請詳參Q05

    如果用盡審級救濟的確定終局裁判在111年1月3日前已送達,如上圖B所示,人民原則上不得聲請裁判憲法審查(憲法訴訟法第92條第1項前段本文)。

    但如果111年1月3日前已送達的確定終局裁判有援用最高法院大法庭法律見解,如上圖判決A所示,則例外可以於111年7月4日前聲請裁判憲法審查。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聲請裁判憲法審查的聲請書應該說明案件事實與涉及法律,並附具體的理由說明,聲請人認為確定終局裁判的哪一部分,對於聲請人何種受憲法基本權利造成侵害,或是該部分違反了何種憲法原則。由於憲法法庭不是「第四審」也不是「最最高法院」,不能以最高法院或最高行政法院的判決為「違法」為理由而聲請裁判憲法審查。所以,如果人民認為確定終局裁判違背法令而提出裁判憲法審查的聲請,但該裁判違背法令之處並未涉及憲法問題,憲法法庭也不會受理。此外,聲請書狀另應說明,為何聲請人主張的爭點具有憲法重要性。

    聲請人可以自我檢視聲請書是否已經涵蓋以上事項的說明,提出裁判憲法審查的聲請書狀所需的各項基本資料等形式要件,請詳參人民聲請憲法法庭裁判自我檢核表憲法訴訟書狀範例。至於是否符合上述要件,仍由憲法法庭依個案認定。


     

    參考法條:
    憲法訴訟法第59條、第61條第1項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提起法規範憲法審查期間

     

    一、想對於111年1月4日以前收受的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提起法規範憲法審查,請民眾留意聲請期限已經在111年7月4日截止:
    在憲法訴訟法施行前,人民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釋憲)並沒有聲請期限的規定。
    針對這個新舊法差異,憲法訴訟法第92條第2項明文規定,人民針對111年1月3日以前已送達的不利確定終局裁判,如果已符合用盡審級救濟途徑等一切法定要件,可以在新法施行日(即111年1月4日)起6個月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而不是由裁判送達時起算6個月。
    如附圖中判決B送達乙的情況,判決B送達乙的時間縱使距離聲請時已超過6個月,乙仍然可以在111年7月4日前聲請憲法法庭宣告確定終局裁判所適用的法規範違憲。

    二、111年1月4日以前收受的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有援引大法庭見解者,新法例外准許聲請裁判憲法審查,不過聲請期限亦已經在111年7月4日截止:
    不過除非判決B如果有援用大法庭見解,可以一併聲請「裁判憲法審查」(詳參Q10),如果沒有,否則乙只能聲請舊法已有的「法規範違憲審查」,不能聲請「裁判憲法審查」。判決B如果有援用大法庭見解,民眾欲一併聲請「裁判憲法審查」,請留意聲請期限也已經在111年7月4日截止。

    三、人民想在111年7月4日以前,對於111年1月3日前送達的「不利確定終局裁判」聲請憲法法庭審查,「不利確定終局裁判」送達時間的限制:
    本題設題的情形,請民眾留意,但如果確定終局裁判送達的年代過於久遠,憲法訴訟法第92條第3項特別規定,新法施行後仍不得再聲請舊制法規範憲法審查。如上圖中,判決E送達距離戊聲請時已超過5年,就不能聲請。例外是,如果判決E是刑事判決,縱使不利確定終局裁判送達已超過5年,戊仍然可以在111年7月4日前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

    憲法訴訟法施行後,第59條第2項設有聲請期間,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59條並明文規定人民聲請法規範及裁判憲法審查,必須在用盡審級救濟的確定終局裁判送達之翌日起6個月內提起。112年7月7日修正施行之憲法訴訟法已將憲法法庭審理規則前開規定,規定於憲法訴訟法第59條第2項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承上題(Q12)乙的情況,人民在111年7月4日前還有機會依照舊制提出法規範憲法審查的聲請。此種聲請案件得否受理,需依新法施行前之規定,也就是人民必須依法定程序提起訴訟,用盡救濟程序,得到不利的確定終局裁判。

    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的聲請書可參照人民聲請憲法法庭裁判自我檢核表、憲法訴訟書狀範例。書狀內應該說明不利確定終局裁判的法院與案號、何時送達、具體說明案件事實與所涉及法律、主張判決中適用的哪一條法律或命令牴觸憲法,以及聲請人認為侵害哪種基本權或違反哪項憲法原則。

    另外,在舊制就有的法規範憲法審查下,人民除了主張法律或命令違憲,還可以主張「判例」和「決議」違憲。雖然「判例」和「決議」制度已經廢除,但是由於立法制度銜接上有設置過渡期,因此,在新制開始實施的111年1月4日至111年7月4日之間,人民如依照上題(Q12)乙的情況提出法規範憲法審查聲請時,仍可依照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154號及後續相關解釋,聲請憲法法庭對於確定終局裁判所援用之「判例」和「決議」進行法規範違憲審查。


    參考法條
    憲法訴訟法第90條第1項、第92條第2、3項
    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73條第1項
    法院組織法第57條之1第3項

    行政法院組織法第16條之1第3項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人民已經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認為不利確定終局裁判適用法規範所表示的見解,與不同審判權終審法院的見解不同時,得於3個月內聲請憲法法庭為統一見解的判決(憲法訴訟法第84條第3項)。關於3個月期間的計算請詳參(Q05)

    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分別由普通法院、行政法院審理。民事訴訟的終審法院為最高法院,行政訴訟的終審法院為最高行政法院,分屬於不同審判權。當兩個終審法院針對同一個法律的解釋適用見解不同時,就有統一見解的必要。例如,最高法院民事庭認為行政罰鍰裁處確定後,未執行完成前,受處分人死亡,行政機關不能再就遺產執行行政罰鍰;最高行政法院則認為在同樣的情形,行政機關可以就遺產的範圍內執行行政罰鍰(改編自釋字第621號解釋),就產生不同審判權的終審法院適用法規範的見解歧異。這種情形就可以依法聲請憲法法庭裁判。但如果是相同審判權上下級審間,例如高等法院民事庭與最高法院民事庭之間的見解歧異,由於二者間並非不同審判權終審法院的關係,其見解歧異就不屬於統一解釋法令的範疇。此外,假設上例中的最高法院民事庭在後來的其他裁判中變更見解,認為行政機關可以就遺產的範圍內執行行政罰鍰時(憲法訴訟法第84條第2項後段),原來見解不同的情形就消失了,當然就不可以聲請憲法法庭統一解釋法令。

    提出此類聲請,聲請書內應記載聲請人、法定代理人或訴訟代理人、檢附確定終局裁判及與聲請案件有關文件名稱與件數等法定事項、確定終局判決的法院與案號、何時送達、遵守3個月內提出(憲法訴訟法第85條第1、2、3、7、8款),相關格式請參考人民聲請憲法法庭裁判自我檢核表憲法訴訟書狀範例

    聲情書還必須具體說明案件事實與見解發生歧異之經過及所涉法規範,以指明不同審判權的終審法院在適用同一法規範時,所表示的見解不同,並明確記載聲請人對本案所持之法律見解,以及聲請人希望憲法法庭如何判決(憲法訴訟法第85條第4、5、6款)。


    參考法條:
    憲法訴訟法第84條及第85條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會。

    憲法訴訟法於第九章訂有過渡條款,規定在新法施行前已提出聲請但大法官尚未審理終結之案件,憲法法庭會繼續審理,以兼顧在新、舊法制接軌期間,聲請人權益保護的必要性與法律的安定性。

    關於案件是否應受理,一律繼續依舊法(即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的規定加以審查(憲法訴訟法第90條),關於其他判決如何做成、程序如何進行等事項,則依新法規定繼續審理。


    參考法條:
    憲法訴訟法第90條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憲法法庭如認為新法施行前已聲請的人民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釋憲聲請案)有理由,只會宣告法律違憲,不會廢棄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憲法訴訟法第91條第1項)。

    如果憲法法庭宣告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所適用的法律違憲,聲請人可依法聲請再審或由檢察總長提起非常上訴的方式尋求救濟(詳細請參考Q50憲法法庭認為我的聲請有理由,是不是代表對我不利的判決已經被改判了?」、Q51「如何請求法院依憲法法庭判決改判原因案件?」、Q52「請求法院依照憲法法庭判決改判有時間限制嗎?」)。


    參考法條:
    憲法訴訟法第91條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憲法訴訟案件裁判費如何計收?除裁判費以外,有無徵收其他費用?

    1. 憲法法庭審理案件是以客觀憲法秩序的維護為其核心,憲法訴訟法明定不徵收裁判費。
    2. 憲法訴訟法建立閱卷制度,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及第三人向憲法法庭聲請閱卷而經裁定許可者,其影印、列印訴訟卷宗卷內文書或因複製電子卷證而請求交付光碟等,須另依憲法法庭閱卷相關規定繳納閱卷費用。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憲法訴訟是否必須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

    1. 憲法訴訟法對於聲請憲法審查,並未採律師強制代理,當事人可以自己提出聲請或答辯,也可以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提出。另外,經憲法法庭審判長許可,當事人也可以委任法學教授、副教授或助理教授、機關辦理法制或法務人員提出憲法審查聲請。
    2. 但憲法法庭行言詞辯論時,則採律師強制代理為原則,除當事人或其代表人、法定代理人具有一定的專業資格(即具有法官、律師或法學教師資格)、受審查法規範主管機關或憲法法庭指定相關機關的代表人,以及總統副總統彈劾案件的被彈劾人已選任辯護人等情形以外,當事人必須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以提高憲法法庭言詞辯論的水準及效率,並兼顧維護當事人憲法訴訟權益。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書寫聲請書狀格式請參見人民聲請憲法法庭裁判自我檢核表,以及憲法訴訟書狀範例。聲請憲法法庭裁判,應依聲請各種案件類型,記載法定應記載事項,並附具相關佐證資料提出於憲法法庭。關於各種案件類型應記載事項,請詳細參閱Q06Q11Q12


    參考法條:
    憲法訴訟法第14條、第15條第1項、第50條、第56條、第60條、第66條、第68條、第78條、第82條準用第50條、第83條準用第60條、第85條
    憲法訴訟書狀規則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聲請書遞交給憲法法院後,大法官都能看到。如果案件經評決受理,憲法法庭會將受理案件聲請書內容依法公開於憲法法庭官方網站,讓公眾都能閱覽,這是為了促進憲法議題之討論思辯及兼顧公眾知的權益(憲法訴訟法第18條憲法訴訟案件書狀及卷內文書公開辦法第2條及第3條)。

    如果聲請人自認為遞交的書狀內容有不希望讓公眾得知的隱私,或依法應予限制公開之事項,例如不想公開的個人機敏資訊、依法不得揭露之他人個人資訊、國家或公務機密、營業秘密或其他依法應秘密、應限制公開或公開為不當之事項,可以製作經過適當遮掩的公開書狀電子檔,併同完整未遮掩的聲請書狀一起提交給憲法法庭,供憲法法庭決定書狀公開程度時參考,避免洩密、洩漏自己或他人個資的困擾。

    雖然憲法訴訟沒有強制聲請案件一定要委任律師代理,但如果當事人有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則律師負有義務協助聲請人審查書狀提出前是否已經確實遮掩限制公開的事項(憲法訴訟案件書狀及卷內文書公開辦法第8條)。關於遮掩的說明請參見憲法訴訟書狀限制公開事項遮掩指引。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聲請人可以利用官方線上平台遞狀並提出聲請,但是不能僅使用口頭、傳真或E-mail方式提出聲請。

    線上方式聲請,請依司法院電子訴訟文書(含線上起訴)服務平台(憲法訴訟),依照指引流程先取得帳號密碼:

    自然人(一般民眾):
    請先準備讀卡機及有效之本人自然人憑證,由「司法院電子認證服務系統」(網址:https://efiling.judicial.gov.tw/JSS/)辦理註冊,並以自然人憑證申請遞狀帳號,再以該組帳號密碼登入「司法院電子訴訟文書(含線上起訴)服務平台」。

    律師:
    請直接由司法院律師單一窗口登入,至「司法院線上起訴暨律師單一登入」網頁下載「司法院電子化服務聲請單」填寫完成,檢附身分證正反面影本、律師證書影本或律師證影本,簽名及蓋章後,郵寄至司法院資訊處(100203臺北市重慶南路1段124號);經審核後,核發之帳號、密碼等資訊將以電子郵件通知。

    另外需注意的是,如果是使用線上方式遞狀的話,憲法法庭還是有可能另外要求提出複數紙本,所以請聲請人依照法庭要求,共同讓程序順利進行。


    參考法條:
    憲法訴訟法第14條第5項
    憲法訴訟書狀規則第6條第1項
    憲法訴訟書狀使用科技設備傳送辦法第6條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憲法法庭計算聲請期間時,會扣除各地不同的在途期間,聲請人如果住得較遠,會有一定程度的寬限。

    聲請人的住居所不在憲法法庭所在地(臺北市),也沒有委任住居所營業所在台北市的訴訟代理人時,考量在寄送相關聲請文件時可能有郵遞時間差,因此憲法訴訟法第16條第1項規定:「當事人不在憲法法庭所在地住居者,計算法定期間,應扣除其在途期間。

    但如果聲請人委任的律師或其他訴訟代理人住居所或營業所在台北市,則不適用在途期間的寬限。


    關鍵字:住居所在地、憲法法庭所在地、法定期間、不變期間


    參考法條:
    憲法法庭訴訟當事人在途期間標準第2條規定:「當事人居住於下列地區者,其在途期間之標準如下:一、新北市、基隆市:二日。二、桃園市:三日。三、新竹縣、新竹市、宜蘭縣:四日。四、苗栗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六日。五、臺中市、南投縣、花蓮縣:七日。六、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八日。七、澎湖縣:十九日。八、金門縣、連江縣:三十日。九、東沙島、太平島、烏坵鄉:三十四日。」及第3條規定:「當事人居住於前條所定以外之地區者,其在途期間之標準如下:一、亞洲:十七日。二、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四十四日。三、非洲、南極洲:七十二日。」明文規定居住於各該地區當事人應扣除之在途期間標準。」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請參考人民聲請憲法法庭裁判自我檢核表,讓聲請人可以初步透過簡單的題目及說明,一一勾選、檢核自己的案件是不是符合法律的要求,也能讓後續聲請過程更順利。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選定當事人」是指一案件的聲請人有2人以上時,聲請人間可以互相選定1人至3人,代表全體聲請人為訴訟行為。被選定當事人將代表全體聲請人繼續進行訴訟,其他未被選定的聲請人脫離訴訟,不再是憲法訴訟的聲請人。若選定或指定當事人要撤回聲請,仍應經全體聲請人同意。

    當共同聲請人逾10人時(例如確定終局判決的原告多達20人),如果收受通知案件應選定當事人,聲請人之間「必須」在期限內互相協調推派其中1至3人,並陳報憲法法庭,這是為了讓訴訟的進行更有效率。如果超過期限仍未收到陳報選定當事人,審查庭可能會依職權指定當事人。關於什麼是審查庭,請詳參Q26

    脫離訴訟的其他聲請人不再具有本案聲請人的身分,在訴訟進行中不能聲請大法官迴避,結案後也不會收到憲法法庭送達的裁判。但仍可能會收到憲法法庭通知陳述意見或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關係人若想閱卷,請詳參Q44第三人閱卷之規定。


     

    參考法條:
    憲法訴訟法第7條
    憲法訴訟法第19條、第28條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可以。

    聲請人於裁判宣示或公告前,得撤回其聲請之全部或一部(憲法訴訟法第21條第1項)。撤回聲請是就訴訟之全部或一部,向憲法法庭表明不再請求為判決之意思表示,案件經撤回者,聲請人日後不得更行聲請(同條第6項)。

    但如果憲法法庭認為審理之案件具有公益性,例如聲請案件具有憲法上原則之重要性者,憲法法庭也可能例外不准許聲請人撤回。憲法訴訟如有相對人且經言詞辯論者,聲請之撤回應得相對人之同意(同條第2項)。


    參考法條
    憲法訴訟法第21條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審理流程

    憲法法庭對於聲請案件,是依照聲請先後之順序編定號次,以電腦系統隨機分案予大法官承辦,並由承辦大法官所屬審查庭進行程序審查,並非一開始就由15位大法官審查(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26條、憲法法庭審理案件編號計數分案報結要點第5點第1項)。

    憲法法庭設有5個審查庭,每庭由3名大法官組成。承辦大法官會所屬審查庭內其他兩名大法官討論案件受理與否、以及聲請閱卷應否准許、是否需通知當事人補正等事項。若審查庭內有1名大法官認為案件應受理,案件就會交由全體大法官評議是否受理。

    若審查庭一致決聲請案件應該不受理,案件將會流通給全體大法官在15日內表示意見。若15日內未有大法官3人以上認為應受理,則憲法法庭將不受理裁定公告並送達。若15日內有大法官3人以上認為該案應受理,則案件送由憲法法庭全體大法官決定受理與否。

    如果憲法法庭評決案件應受理,則案件將會由全體大法官一起審理。如果憲法法庭評決案件不受理,則會儘速將不受理裁定公告於憲法法庭網站及送達聲請人。


    參考法條:
    憲法訴訟法第3條、第15條
    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30條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聲請人若自己發現聲請狀有缺漏(例如聲請人漏了簽章),請盡速聯繫憲法法庭承辦書記官或遞交更正狀,讓憲法法庭能夠及時將更正後的資訊納入審酌。

    如果審查庭於審查聲請案件時,認為聲請人所遞交的書狀不符合法定要件或有其他欠缺,而該欠缺要件的情形可以補正,則審查庭審判長可能會要求聲請人於一定期間內補正。如果聲請人未能在規定的期間內補正,審查庭會裁定不受理。關於審查庭的說明請詳Q26

    應注意的是,如果聲請書沒有表明聲請裁判理由、欠缺要件的情形屬於不可補正者(例如聲請逾越法定不變期間),或者顯然無必要補正時,審判長也可能不要求聲請人補正,由審查庭直接裁定不受理。


     

    參考法條:
    憲法訴訟法第14條第4項、第15條第2項及第3項
    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27條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可以。

    憲法法庭比照其他法院,也有提供「憲法訴訟案件進度查詢」的服務,只要是憲法訴訟案件當事人(含代表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就可以聲請案件進度查詢,在許可後即可線上查詢。聲請步驟如下:

    先以書面聲請查詢案件進度
    聲請人可以從憲法法庭網站下載書狀參考範例,自行選擇填載「憲法訴訟查詢案件進度聲請書」(一般查詢)或(線上查詢)後,向憲法法庭提出聲請。或者,聲請人也可以直接在「(憲法訴訟類型)聲請書/答辯書」上勾選聲請線上查詢。

    等待憲法法庭決定查詢聲請的許可
    (一)經許可聲請,對於以一般查詢聲請書提出者,之後將以書面回覆聲請人查詢案件的審理進度。
    (二)經許可聲請,對於以線上查詢聲請書提出者,將透過聲請人書狀上陳報之E-mail,自動通知核給線上案件進度查詢帳號及密碼,供聲請人自行上網隨時查詢繫屬中案件的審理進度。


    詳情請參照聲請憲法訴訟線上查詢案件進度指引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可以。

    只要是聲請案件的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均可以向憲法法庭聲請閱覽、抄錄、影印或攝影卷內文書,或請求付與複本。聲請步驟如下:

    提出閱卷聲請書
    聲請人聲請閱卷應先填寫紙本閱卷聲請書,或利用司法院電子訴訟文書(含線上起訴)服務平台以電子傳送方式向憲法法庭提出。關於線上平台使用說明請詳參司法院電子訴訟文書(含線上起訴)服務平台(憲法訴訟)

    等待裁定許可聲請閱卷
    能否給閱,由審查庭大法官決定;如審查庭裁定不准許閱卷聲請,就是最終裁定,不得聲明不服。

    繳納閱卷費用
    裁定給閱後,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聲請人應規定預納或繳納閱卷費用。
    (詳參審理中案件聲請閱卷指引


     

    參考法條:
    憲法訴訟法第23條、第39條
    憲法法庭閱卷規則第5條及第12條
    憲法訴訟書狀使用科技設備傳送辦法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會。

    憲法法庭若已評決案件應不受理,會將不受理裁定公告在憲法法庭網站。若是評決案件應受理,則會主動上網公開下列資訊:

    聲請書、答辯書及其補充書狀
    經憲法法庭評決受理之案件,涉及客觀法秩序之維護,具憲法價值及公益性,公開是類案件之聲請書及答辯書,有助於促進憲法議題之討論思辨,並可兼顧民眾知的權益,因此憲法訴訟法第18條第1項明定憲法法庭受理聲請案件後,於憲法法庭網站公開聲請書及答辯書。而聲請人、相對人為訴訟攻防,或就特定爭點為補充說明所提出之補充聲請書、補充答辯書,自應與聲請書及答辯書為相同之處理。
    另為擴大憲法審查的程序參與及豐富憲法法庭所需參考資料,憲法法庭認有必要時,也可以在聲請案件受理前提前公開聲請書及答辯書,以利徵求法庭之友意見(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24條)。

    憲法法庭依憲法訴訟法第19條第1項規定指定專家學者、機關或團體提供專業意見或資料(專家諮詢意見書)。

    當事人以外之人民、機關或團體依憲法訴訟法第20條第1項規定聲請,經憲法法庭裁定許可,委任代理人提出具參考價值之專業意見或資料(法庭之友意見書)。

    其他經憲法法庭認有必要公開之書狀及所附證據、文件及卷內文書等。

    至於上開資訊公開之方式,除憲法法庭另有指定外,原則上會於憲法法庭網站公開,供當事人及不特定公眾閱覽。


    參考法條:
    憲法訴訟法第18條第1項

    憲法訴訟案件書狀及卷內文書公開辦法第2條、第3條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會。

    憲法法庭會將判決、不受理裁定、其他裁定或通知的紙本寄送給聲請人。

    如果聲請人是透過司法院電子訴訟文書(含線上起訴)服務平台遞狀聲請,且勾選同意憲法法庭透過服務平台送達者,憲法法庭在審酌聲請人沒有受逮捕、拘禁的狀況時,也會使用該服務平台為送達方式。


    參考法條
    憲法訴訟法第36條第2項至第4項

    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22條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30條及第49條第1項
    憲法訴訟書狀使用科技設備傳送辦法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當案件相關資料公告於憲法法庭網站「受理案件公開」區時,表示憲法法庭已經評決受理該案件。原則上,聲請人不須再表示意見,關於審判程序如何進行,是否進行言詞辯論程序,均等待憲法法庭通知。

    如果想要再遞狀補充,應注意補充書狀之提出以1次為限。例外情況是聲請人收到憲法法庭通知,說明憲法法庭認為有必要對於兩造攻防或就特定爭點,請兩造於一定期限內就他造之主張提出補充書狀時,聲請人可以於收受對方答辯書後7日內,再提出補充聲請書於憲法法庭;同時,相對人亦得於收受補充聲請書後7日內,提出補充答辯書。


     

    參考法條:
    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18條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聲請人可以向憲法法庭提出適宜作為鑑定人的專家人選,但是最終仍須由憲法法庭決定是否指定,另外也可以請這位專家自己向憲法法庭提出「法庭之友許可聲請書 」。

    關於法庭之友的聲請流程及注意事項,請詳見聲請擔任法庭之友指引


    參考法條:
    憲法訴訟法第19條、第20條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若憲法法庭網站上已經公告案件的聲請書及答辯書,表示憲法法庭已經評決受理該聲請案。憲法法庭對於已經受理之案件,將依憲法訴訟法及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等相關規定進行審理及裁判。

    依個案案情需要,在憲法法庭評決受理案件到做成判決或裁定前,大法官可能依職權函詢機關、命當事人或關係人以及有關機關說明、或為必要的調查與處置(如舉行說明會、指定專家學者、機關或團體就相關問題提供專業意見或資料等),或者行言詞辯論;也可能在行言詞辯論前先行準備程序(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34條)。或者憲法法庭也有可能逕行評議,作成判決或實體裁定。

    應特別注意的是,假設聲請案件已經憲法法庭評決受理,如果進一步審理後,最終認為應不受理者,憲法法庭還是可能裁定不受理(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40條)。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憲法法庭並不直接審理民、刑事、行政訴訟案件,只會審理法規範或裁判合憲性、統一解釋法令(詳參Q04)等憲法訴訟法規定事項。

    民、刑事、行政訴訟案件當事人在沒有聲請釋憲的情況下收到憲法法庭通知,有以下兩種可能:

    承審法官聲請釋憲
    民事、刑事、行政訴訟案件尚未終結,正在法院審理中,承審法官認為裁判上所應適用之法律有牴觸憲法之疑慮,裁定停止訴訟程序聲請釋憲。此時,原因案件當事人會先收到法官停止訴訟程序的裁定,得知法官已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

    對造當事人聲請釋憲
    當訴訟案件已經用盡一切訴訟上可以使用的救濟方式後而告確定,對造當事人向憲法法庭聲請法規範或裁判憲法審查、統一解釋法令。此時,未聲請釋憲的一造不會立即收到憲法法庭通知。

    無論是何種情況,未聲請釋憲的人不具有憲法訴訟案件之當事人地位,也不負擔義務。但基於未聲請釋憲一造也是憲法法庭審理案件關係人,當憲法法庭審理案件認為有必要時,仍可能通知關係人以書面陳述意見,或通知關係人得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若收受憲法法庭以關係人名義通知,請依實際通知內容辦理,如要表示意見則遵期提出書狀,如接獲言詞辯論通知,則斟酌是否出庭即可。如有疑問,請洽詢承辦書記官。


    參考法條:

    憲法訴訟法第6條規定、第19條、第28條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若未聲請釋憲的原因案件當事人想向憲法法庭表示意見,可以主動向憲法法庭提出陳述意見書(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58條、第60條)。若是原因案件當事人想在言詞辯論到庭說明,也可以向憲法法庭聲請,等待憲法法庭裁定可否,詳情請參Q43聲請擔任法庭之友之說明。

    未聲請釋憲的原因案件當事人不是憲法法庭審理案件的當事人,只是關係人。關係人不能聲請大法官迴避,結案後也不會收到憲法法庭送達的裁判,若想閱卷請詳參Q44第三人閱卷之規定。


    參考法條:
    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58條、第60條
    憲法訴訟法第19條第1項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言詞辯論流程

    憲法法庭評議決定受理案件應行言詞辯論程序時,可能會一併決議邀請哪些專家擔任鑑定人、哪些經裁定許可的法庭之友出庭後,其後會公告案件將進行言詞辯論。言詞辯論通知書最晚會在言詞辯論期日前20天送達聲請人。在少數情況,憲法法庭也可能評議決定就尚未決定是否受理的案件,進行言詞辯論。

    聲請人原則上必須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才能出席言詞辯論(憲法訴訟法第8條)。關於言詞辯論委任訴訟代理人的說明,請詳Q38

    如果聲請人想要提出言詞辯論狀,應送正本給憲法法庭,同時送複本給他造(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23條)。如同其他書狀,言詞辯論意旨書會公開在憲法法庭網站上,訴訟代理人有義務提出完成遮掩的書狀電子檔,詳情請參考Q20關於書狀遮掩的說明)。


    參考法條
    憲法訴訟法第8條
    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23條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 聲請人如果希望出席憲法法庭言詞辯論,除非自己具有律師、法官資格,或者是法學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否則必須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在經憲法法庭審判長許可時,聲請人也可以委任法學教授、副教授或助理教授為訴訟代理人。每一聲請人最多可以委任3名訴訟代理人。

    如果聲請人收到通知,決定不想要委任律師,也不想出席言詞辯論,並不會受罰,憲法法庭將會直接進行言詞辯論及裁判。

    如果聲請人希望由律師代理或陪同出席言詞辯論,但認為自己生活窘迫沒有經濟信用,無力委任律師,應在收到言詞辯論通知書5天內向憲法法庭遞狀,表示希望由憲法法庭選任訴訟代理人,且附上聲請人經濟窘迫情況的概略說明。憲法法庭會審酌是否符合資格,若符合,將以裁定選任適合的律師為訴訟代理人。詳情請參見無資力人如何聲請憲法法庭選任訴訟代理人指引。


    參考法條:
    憲法法庭為無資力人選任訴訟代理人要點第2點、第5點
    憲法訴訟法第28條


     

    [ 憲法法庭書記廳112-08-29更新 ]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