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寫保護令聲請狀怎麼辦?
您可以向各地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警察局(分局)的家庭暴力防治官或各縣市政府進駐在法院的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或是法院的單一窗口聯合服務中心洽詢。
您可以向各地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警察局(分局)的家庭暴力防治官或各縣市政府進駐在法院的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或是法院的單一窗口聯合服務中心洽詢。
被害人如果是未成年人、身心障礙者或因故難以委任代理人聲請時,她(他)的法定代理人、三親等內的血親或姻親、檢察官、警察機關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都可以幫忙聲請。
(一)訓誡,並得予以假日生活輔導
(二)交付保護管束並得命勞動服務
(三)交付安置於適當之福利、教養機構輔導(安置輔導)
(四)令入感化教育處所施以感化教育
少年已在法院輔導半年以上,且有穩定就學、就業、無偏差行為,家長可請求少年保護官或自行向法官提出免除保護管束之聲請,(參考「聲請狀怎麼寫-書狀聲請範例」-「請求免除少年保護管束處分」)。法官會審酌相關資料,並考量少年的一切狀況及最佳利益後,為准否的裁定。
指看見或直接聽聞家庭暴力。例如小孩子看見父(或母)毆打母(或父),或妹妹聽到父(或母)毆打母(或父)的聲音。
依行政罰法第26條之1項規定:「一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及違反行政法上之義務規定者,依刑事法律處罰之。」少事法之保護處分,實質上已對少年觸犯法律行為,給予相當之司法評價,與行政罰法第26條第1項規定之意旨相當。故有一事不二罰之適用,如少年酒駕行為依少事法規定裁定適當之保護處分時,即無須再處以罰鍰。
家庭成員指有下列關係的人以及他們的未成年子女:
法院報到卡片是執行假日生活輔導或保護管束的重要紀錄依據,應妥善保管,如果不小心遺失,可以洽詢所屬之少年保護官申請補發。
少年到法院接受保護管束或假日生活輔導時,原則上家長無須陪同,但也歡迎家長陪同少年到法院接受輔導,家長可以與少年保護官共同商談少年生活及行為狀況,但要避免由朋友或同學等人陪同,以免影響輔導情緒,及維持法院上課輔導之秩序,更希望少年認真慎重看待每一次的報到執行。
少年事件程序的主體為少年,無法由法定代理人代為出庭。少年如果在學或工作,應該請假出庭。未依通知到庭,法官依少事法規定可依職權發佈同行,強制少年到場。
為幫助法院發現真實,除有法律規定例外之情形,人人均有作證之義務。證人經合法傳喚後,無正當理由不到場者,可以處新臺幣3萬元以下罰鍰,並得強制拘提到場。
除依少事法規定,由法院指定律師為輔佐人外,如符合法律扶助基金會相關法律扶助之條件者,亦可向全省各法律扶助基金會申請義務律師協助辯護。詳情請洽法律扶助基金會網址連結http://www.laf.org.tw/
少年事件處理法規定執行滿6個月後,且報到正常、虛心接受輔導;正常上學、遵守校規,完成學業;在家生活作息正常,聽從管教、不逃家、不夜歸或工作穩定認真等表現良好,可以提出具體事證(成績單、畢業證書、工作證明、技職證照等)請少年保護官聲請免除。
履行勸告就是勸告當事人依執行名義(包含本案裁判、和解筆錄、調解筆錄)辦理。履行勸告要經當事人聲請法院才可進行勸告。
法院通知少年到法院輔導報到時間,會儘量避開少年的上學及上班的時間,如果有時間上衝突,可以跟少年保護官溝通調整其他時間。少年保護官實地訪視時,為保護少年的隱私,以免增加少年的心理負擔或困擾,也會技巧性地避免曝光少年的報到身分。
保護管束期間有其應遵守事項,按時報到與無再犯情事只是其中之一,如有多次違反應遵守事項,保護管束期間經常逃學、逃家、深夜在外遊盪或對師長、父母頂撞或是其他違反規定行為,屢勸不聽,經少年保護官以書面勸導達2次以上,而有觀察之必要,少年保護官得聲請法院裁定留置於少年觀護所為5日的觀察。
少年可事先與少年保護官協調安排假日或其他適當時間來法院報到,或請求囑託所在地法院就近執行,不用舟車勞頓勞途奔波。但不可以在外地工作為由,不到法院報到。
少年於報到執行期間,如有出國需求,需要向少年保護官報備取得同意才可出國,否則即屬違反保護管束期間應遵守事項。
當兵的少年可利用休假的時間來法院報到執行,實務上也有少年保護官囑託部隊長官就近監督、輔導少年,所以少年如接獲徵兵令或服役通知,須主動告知少年保護官以便妥善安排後續執行事宜。
依刑法規定年滿14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且依少事法規定所犯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的重罪案件,如:殺人、強盜、販賣毒品等,經法院行使先議權後,須移送檢察官偵查。因此,並非少年犯法均不會處以刑罰。
少年有偏差不良的行為,如果父母具備正確、有效的親職觀念與技巧,自然有助少年改過向上。但父母並非天生就會管教小孩,為了使家長能與孩子進行有效、正面的溝通,透過親職教育專家來協助家長,學習溝通技巧以及如何面對、解讀孩子的叛逆行為,且有其他類似狀況的家長可以一起上課,大家共同成長。
依少年事件處理法規定,少年在保護管束期間,違反應遵守事項,不服從勸導達二次以上,而有觀察之必要,少年保護官得聲請法院裁定留置少年於少年觀護所中,予以5日之觀察。少年如曾受留置觀察處分,再違反應遵守事項,足認保護管束難收效果者,少年保護官得聲請撤銷保護管束,將所餘執行期間,令入感化處所施以感化教育,其所餘期間不滿6個月,應執行至6個月。
遇到這種情形,少年或家長可以檢具事證,如戶口名簿、在學證明、工作證明、租屋證明等,可向少年保護官說明,由少年保護官聲請到所在地的法院就近報到執行。
遇到這種情形,家長除主動通報警方列為協尋失蹤人口外,並應告知少年保護官孩子的情形,必要時透過少年保護官向法官聲請同行少年或發布協尋。
機關或機構對少年執行安置輔導或感化教育而支出的教養費,本來就是父母或監護人應該要負擔的,所以法官考量少年本人或對少年負扶養義務人的經濟狀況及負擔,可以裁定命其負擔全部或一部;但特殊清寒無資力者,則全部豁免。
少年案件雖然民事責任已經和解(例如:傷害罪),法院還是要瞭解少年非行的成因,以決定是否須以輔導、保護處分,以協助少年健全發展,因此開庭仍須準時到庭,此與成人刑事案件程序有很大差異。
法官會裁定收容少年,都是經過審慎考量,一定是不能責付或責付顯不適當而需收容時,才會將少年收容在少年觀護所。例如:少年有非行紀錄,而一再犯法、為重大觸法行為或有暴力傾向及經常攜帶刀械等,並會斟酌少年是否有長期逃學、逃家在外、家庭顯無管教功能等各項因素綜合考量而決定。
收容的原因,法官會在法庭上說明,如仍不清楚可以去電聯絡主責的少年調查官或少年保護官瞭解原因,及如何前往少年收容的場所探視少年。收容的地點是在少年觀護所,至於面會的時間及證件的準備,可洽詢法院法警室或收容機關。家長可以利用少年收容與外在環境隔離的機會,藉此修復與孩子的關係,從旁協助少年遠離損友、生活作息回歸正常,自我反省改進。少年觀護所內會提供日常生活所需,如有不當管教等情事,可依法循申訴管道處理。
暫時處分經撤銷或變更時,法院得依聲請或職權,在撤銷或變更範圍內,命返還所受領之給付或為其他適當處置。例如法院因聲請人主張未成年子女需要看醫生,因此核發命相對人給付醫療費10萬元的暫時處分,相對人給錢後,發現未成年子女並沒有該項醫療費支出,因此聲請撤銷該項暫時處分,法院裁定撤銷後,即可裁定命聲請人返還該筆費用。
除法律別有規定或法院另有裁定外,有下列情形之一時,暫時處分失其效力:
依現行法律制度,少年事件處理法的保護管束由法院少年保護官負責執行。成人依保安處分執行法規定,假釋或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則由檢察署之觀護人負責執行。其性質上,前者較著重輔導教育;後者較著重監督與管理。
聲請暫時處分被駁回時,聲請人可以提起抗告,也可以重新聲請(此時最好依法院駁回的原因,看看原來聲請有什麼不合法或缺漏,以免又被駁回)。
保護管束、安置輔導、感化教育屬於長期性輔導,為鼓勵少年表現良好,少事法規定少年於保護管束、安置輔導、感化教育執行期間,遵守家長及少年保護官的約束,作息規律、就學就業正常,生活回歸正軌等或在安置機構、感化教育機構表現良好,達到免除標準,無再犯的可能性,依少事法之規定,於執行6個月後(安置輔導逾2個月),少年保護官、感化教育執行機關、安置教養機構認為無繼續執行的必要,可以向法官聲請免除執行;或少年、少年之法定代理人、現在保護少年之人可以請求少年保護官為免除的聲請(安置輔導該等人可直接向法院聲請)。惟每位少年個案情形不太相同,免除的時點亦需依具體個案個別斟酌。
感化教育處分性質屬最後手段性,法官會視少年之人格特質、性格、行為偏差程度、家庭功能可否彰顯、觸法樣態嚴重與否、需高度保護性及身心狀況等綜合評估而為審慎決定。
目前全國共有三所執行感化教育的地方,即新竹誠正中學、誠正中學桃園分校、誠正中學彰化分校,女生則在彰化分校執行。
依家事事件法第85條規定,暫時處分在裁定送達或告知受裁定人時發生效力,告知包括當場對受裁定人宣示在內;如果告知顯有困難,在法院對外公告時發生效力。
少年在保護管束或安置輔導執行期間,如行為未加以改善,違反應遵守事項情節重大,經留置觀察後仍未改進,足認處遇(保護管束、安置輔導)難以收效果者,少年保護官可以向法官聲請撤銷保護管束;負責安置輔導的福利教養機構、少年之法定代理人或現在保護少年之人得檢具事證,向少年法院聲請撤銷安置輔導的執行,將所餘執行時間執行感化教育
當少年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保護處分的執行,或於保護管束執行期間違反應遵守事項重大,經勸導無效(除保護管束處分規定不服勸導達2次以上外,餘處分經勸導1次),而有觀察之必要時,法院可裁定將少年留置少年觀護所觀察,觀察期間為5天以內。
安置輔導的功能在於提供少年一個較其原生家庭健全之成長環境,當少年原生家庭其功能喪失時,法院會視少年狀況交付少年安置於福利教養機構生活,執行期間是2年以下,亦可再延長一次時間,最久共可安置4年。期望透過此環境的調整及機構之專業協助,使少年能健全成長,及早回歸正常家庭及社會生活。
勞動服務是保護管束另外附加之處遇,目的在培養少年勤勞精神,激發少年良善本質與正向自我概念。經協商式審理如認為有必要,法官會裁定少年尚需執行「勞動服務」。執行時數為 3小時以上50小時以下。執行的內容因地制宜,各個法院結合在地的資源而有不同運作,例如:打掃環境、海邊淨灘、公園清潔整理,也會安排如創世基金會等公益團體進行勞動服務的內容。實際的執行時數則依輔導成效而定。
保護管束是為期3年以下的長期輔導,但執行滿6個月後,少年保護官可視輔導的成效,決定是否向法官聲請免除。保護管束報到的次數,前三個月,每個月至少要報到2次,第四個月之後,如就學、工作狀況穩定,可以減少至每個月1次,實際輔導次數及聲請免除之准否,也要視個案狀況決定。
家事非訟事件的聲請人、相對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例如親子非訟事件中的未成年子女)可以聲請暫時處分。
性質上屬於短期之輔導,少年之假日生活輔導為3次至10次,由法院交付少年保護官於「假日」為之,少年於平日之空閒時間,如與少年保護官約好時間,亦可來法院接受「假日生活輔導」。進行的方式乃對少年施以個別或群體之品德教育,輔導其學業或其他作業,並得命為勞動服務,使其養成勤勉習慣及守法精神;其次數由少年保護官視其輔導成效而定。
如果您已經向法院提起家事非訟事件(如婚姻事件請求對方給付家庭生活費用、贍養費或扶養費、報告夫妻財產狀況;親子事件聲請法院定子女監護權、停止親權等)的聲請,可以向受理該案的法院聲請核發暫時處分。
少年如果行蹤不明,未按法院通知到場開庭,或拒絕接受執行轉介處分、保護處分或留置觀察,法官會裁示通知各地區法院、檢察官、警察機關協助尋找少年到案。
少年如果沒有正當理由不到場,或不按法院通知準時報到接受執行,法院法官就可以批示同行,請法警或警察一起陪同少年到法院。
法院認為必要時,在家事非訟事件程序進行中也可以請家事調查官調查特定事項。
少年觸法被移送至法院後,法官會依少年行為的暴力性、侵害性、是否在學、家庭狀況(含管教態度)、有無受保護需要等情形,而決定收容於少年觀護所或責付給家長帶回管教。少事法規定於調查期間最久可以收容二個月,並可以延長一個月;審理期間亦同。
保釋金的性質,是擔保被告將來會依法出庭,而責付係指責成少年交付給家長帶回家管教,二者性質及功能不同,少年保護事件的責付,無須繳納保釋金給法院。
家事非訟事件程序進行中,法院可以選任程序監理人;調解時,程序監理人可以在場,法院也會將調解期日通知程序監理人。
除丁類事件外(包括宣告死亡、撤銷死亡宣告、失蹤人財產管理、監護或輔助宣告及撤銷宣告、定未成年人監護人及選任未成年子女特別代理人、認可收養或認可終止收養、許可終止收養、拋棄繼承、兒童少年保護安置、嚴重精神病人聲請停止緊急安置或強制住院、民事保護令等事件),家事非訟事件原則上也要先經法院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