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司法院全球資訊網-查詢服務-司法新聞查詢-各法院新聞-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0年度上重更一字第1號楊鴻儒殺人案件判決新聞稿 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司法院全球資訊網-LOGO

:::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0年度上重更一字第1號楊鴻儒殺人案件判決新聞稿

壹、本院判決摘要:

       本院受理110年度上重更一第1號楊鴻儒殺人案,該案前經一審臺中地院判處楊鴻儒犯殺人罪,處死刑(共2罪),應執行死刑。案經楊鴻儒提起上訴,本院於民國112年2月7日上午10時宣判,判決「原判決關於楊鴻儒部分,撤銷。楊鴻儒殺人,處死刑,褫奪公權終身,扣案之綠色鐵桶壹個沒收;又殺人,處死刑,褫奪公權終身,扣案之藍色鐵桶壹個沒收。應執行死刑,褫奪公權終身,扣案之綠色鐵桶、藍色鐵桶各壹個,均沒收。」本案仍可上訴最高法院,尚未確定。

貳、犯罪事實摘要:

   一、楊鴻儒與陳○客結識多年,認陳○客交往之女友楊○貴財產似甚優渥,遂萌生貪念亟欲展開追求,惟認陳○客有礙其達此目標,竟萌生殺人犯意,假借欲帶同陳○客遊覽訪友之名義,邀約陳○客於104年6月26日晚上,先騎乘機車至楊鴻儒位於臺中巿烏日區之住處,俟翌(27)日上午5時50分許,楊鴻儒乃駕駛休旅車搭載陳○客往國姓鄉方向行駛,並於途中使陳○客在毫無防備下,服食其已事先摻入Stilnox鎮靜安眠藥劑(即學名Zolpidem)之不詳飲食後,迅速陷入昏睡狀態而失去意識。楊鴻儒旋於同日上午6時27分許,駕車折返前揭烏日住處庭院空地,徒手將昏坐在副駕駛座之陳○客以頭下腳上之方式拉栽塞入綠色鐵桶內,再持扳手將鐵桶上方頂蓋之桶箍螺帽拴緊,使陳○客處於缺氧之密閉空間內,並聯繫不知情之杜○海、何○貴前來其住處,以協助丟棄該桶內之廢棄物為由,央求杜○海及何○貴共同搭乘上開休旅車至花蓮縣秀林鄉台8線公路119.2公里處,致陳○客因此在鐵桶内窒息死亡。楊鴻儒開車抵達該處路旁後,即與杜○海、何○貴合力將上開綠色鐵桶自後行李廂搬出後推落公路下方之山谷,而以此方式遺棄陳○客之屍體。

   二、楊鴻儒與賴○雄因麻將賭博而熟識,賴○雄曾多次前往楊鴻儒所提供在其青仔巷住處附近之賭場賭博,其因懷疑遭楊鴻儒設局詐賭,多次向友人透露欲對警方檢舉,並曾在該處阻撓賭客進入。楊鴻儒表面雖不動聲色,然對賴○雄漸生怨忿,且其於104年6月27日殺害陳○客後,時隔多日均無人聞問,而認其前揭殺人手法可以瞞天過海,竟再度萌生殺意,乃假意與賴○雄盡棄前嫌並協商賭資糾紛,進而邀約相偕至臺東旅遊,賴○雄不疑有他遂予應允。俟同年7月12日上午5時40分許,賴○雄騎乘機車前往楊鴻儒上述住處赴約。楊鴻儒旋即駕駛前述休旅車搭載賴○雄往南行駛,並在途中又以同一手法將事先摻入鎮靜安眠藥劑Stilnox之不詳飲食,令毫無戒心之賴○雄服食後,旋即陷入昏睡狀態而失去意識,楊鴻儒約於同日上午8時46分許返回其住處庭院空地,徒手將意識不清昏坐在副駕駛座之賴○雄,以頭下腳上之方式拉栽塞入鐵桶內並蓋上頂蓋,並要求家中負責看護其母之不知情印尼籍勞工Karsiti幫忙將該鐵桶頂蓋下壓,楊鴻儒則以扳手將螺帽拴緊,再要求Karsiti合力將裝有賴○雄身軀之鐵桶搬運至上開休旅車後行李廂處橫擺置放。楊鴻儒嗣又聯繫不知情之賴○欽前來,搭載賴○欽沿前次殺害陳○客之同一路線,將裝有賴○雄身軀之藍色鐵桶載運至花蓮縣秀林鄉台8線公路119公里處,致賴○雄因此在鐵桶内窒息死亡,楊鴻儒開車抵達該處路旁後,即將藍色鐵桶推落公路下方之山谷,而以此方式遺棄賴○雄之屍體。

參、判決理由摘要:

   一、楊鴻儒雖否認上述殺害陳○客、賴○雄之犯行,然楊鴻儒於山區所丟棄之鐵桶,其中查獲藍色鐵桶內有被害人賴○雄之屍體,查獲綠色鐵桶內有被害人陳○客之屍體,楊鴻儒坦承綠色鐵桶(被害人陳○客)係其丟棄,於偵查中亦一度供承該藍色鐵桶確出自其住處;復於楊鴻儒之休旅車上採得與上開鐵桶相符之油漆擦痕;且2名被害人屍體經查獲時亦均確係分別置於綠色鐵桶(被害人陳○客)、藍色鐵桶(被害人賴○雄)內,裝桶手法均係頭下腳上,屍體經檢驗均有安眠藥成分,且楊鴻儒確於事發前取得相當數量、相同成分之安眠藥;又被害人騎乘前往楊鴻儒住處之機車亦遭楊鴻儒以相同方式棄置;在被害人賴○雄家屬四處協尋,警方介入調查之際,楊鴻儒速往南部山區躲藏、出售其載運鐵桶之休旅車、不再使用其行動電話,並交待賭債清償方式,急為逃匿滅證,並就個人財務善後之處理;楊鴻儒為警拘提到案後,推託飾說,再三掩翳,視檢警掌握之證據多寡再行憑虛設詞,以為卸責,綜觀諸情,楊鴻儒所為本案2件犯行,信而有徵,當非巧合所致,其所執各該辯解,均屬臨訟卸責之詞,委無可採,所為上開2次之殺人犯行,應堪認定,各應依法論科。

   二、本案被害人陳○客、賴○雄均在楊鴻儒將上開綠色鐵桶、藍色鐵桶推落山谷之前即已窒息死亡,應認楊鴻儒亦有遺棄屍體之犯行。原審判決未及審酌法醫研究所之意見,而未論以遺棄屍體罪,存有瑕疵,應由本院予以撤銷改判。

   三、核楊鴻儒分別殺害被害人陳○客、賴○雄並遺棄屍體之行為,均係犯刑法第271條第1項之殺人罪、同法第247條第1項之遺棄屍體罪。楊鴻儒各係以一行為同時觸犯刑法第271條第1項之殺人罪及同法第247條第1項之遺棄屍體罪,應分別從一重之殺人罪處斷。楊鴻儒所犯上開殺人罪之2罪,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肆、量刑理由摘要:

       本案衡諸刑法第57條之量刑準則,並囑託周○嫻教授、謝○偉教授、徐○棋精神科醫師、林○杰臨床心理師、簡○惠社會工作師組成跨領域之5人鑑定團隊進行量刑前調查鑑定,並參酌檢察官論告意旨、楊鴻儒於本案偵、審程序之陳述內容、辯護人辯護意旨、告訴人及告訴代理人陳述意見,認為人命至重,無論就被害人或被告均係如此,執法者自應謹重慎刑,以哀矜惻怛為心,以刑殺大辟為戒。惟刑事審判旨在實現刑罰權之分配正義,故法院對於有罪被告之科刑,應符合罰刑相當之原則,使輕重得宜,罰當其罪,此所以刑法第57條明定科刑時,應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該條所列10款事項,以為科刑輕重之標準。而現階段之刑事政策,非祇在實現以往應報主義之觀念,並重在教化之功能,立法者既未將刑法第271條殺人罪之法定刑定為唯一死刑,並將無期徒刑及有期徒刑列為選科之項目,其目的即在賦予審判者能就個案情狀,審慎斟酌,故若法院本於罪責原則,依刑法第57條所定各款事項及其他與行為人或其行為有關之一切有利或不利之情狀綜合評價後,已足認被告所為犯罪情節、所犯之不法及責任之嚴重程度,以及從主觀惡性與客觀犯行加以確實考量,認不得已而必須剝奪其生命權,使與社會永久隔離,自仍得判處死刑。查楊鴻儒與被害人陳○客、賴○雄均無深仇大恨,亦無證據可證行為時受有如何之刺激,竟先後以安眠藥下藥迷昏再將被害人裝入狹窄鐵桶封閉並棄置山谷,被害人終至窒息死亡,而先後殺害被害人陳○客、賴○雄2人,其犯罪計畫縝密,且此等接連行兇之桶屍命案手法兇殘,被害人死狀慘酷,殊屬駭人心目,楊鴻儒所為造成被害人家屬身心受創,留下難以抹滅之痛苦,被害人賴○雄之家屬仍希望法院判處楊鴻儒死刑等情,暨楊鴻儒犯後見家屬及檢警追查即急為逃匿滅證,拘提到案後仍多方說謊、誇飾推託,待檢警覓得被害人屍體,迭經鑑識調查後,其顯跡可據仍憑虛推諉,否認犯行之態度,且楊鴻儒前科紛繁,復有盜匪搶劫前案紀錄,素行不佳,在其前案中,有兩件是以使用安眠藥物將被害人迷昏,伺機竊取車輛及金錢作為使用,而楊鴻儒之前案經長期執行復經假釋後仍欠缺自覺自省之心,顯見經過多年監所教化及假釋保護管束,仍未能使之悛悔,復經鑑定認為行為時並無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有所減退或喪失之情事,其具有反社會型人格,且犯罪模式從成年早期持續迄今,過去雖經長期矯正,仍未能改變其思維邏輯與行為模式,變本加厲,又對未來人生態度消極,性格及行為模式均已明顯僵化、固著而難以改變,了無情感牽繫,復無宗教信仰,更難有促其改變之動力,再社會化及矯正之可能性偏低。而楊鴻儒年近七十,倘若未來有假釋出獄的可能,雖已高齡,然依量刑前調查鑑定意見,若被告之身體心智仍健康無虞,仍有諸多因素會加重其暴力風險,自難僅因被告高齡即認其難以從事暴力行為。且楊鴻儒故意殺害被害人陳○客、賴○雄2人,造成生命喪失無可回復,視他人生命若草芥,所為當均屬情節最重大之犯罪。故權衡公平正義之理念,回應社會公義之需求,並為維護國家治安、公序良俗及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且參考檢察官及被害人家屬之意見,認楊鴻儒所為犯行,據法法不可容,論情情實難恕,而有與社會永久隔離之必要,應就其所犯殺人2罪均量處死刑,並均併予宣告褫奪公權終身,復定應執行死刑,褫奪公權終身。

合議庭成員

       審判長法官張意聰、陪席法官周瑞芬、受命法官陳慧珊

  • 發布日期 : 112-02-07
  • 發布單位 :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