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輪次國民法官實務模擬法庭〈體驗式問卷調查〉統計結果發表
讓法律普及到社會
第一輪次國民法官實務模擬法庭〈體驗式問卷調查〉統計結果發表
國民法官制度將於明(112)年施行,司法院今(9)日召開「實務模擬法庭國民法官體驗式問卷調查發布記者會」,由刑事廳廳長彭幸鳴主持,會中公布在第一輪次(109年9月1日起至111年1月14日),由全國22所法院辦理的55場實務模擬法庭中,民眾參加選任程序或全程參與審判、作出判決前後,對於整體制度的觀感、滿意度及真實想法。司法院表示,將根據調查結果,持續規劃配套措施與法規研擬,為國民法官制度做好完善準備。
一、從陌生變為熟悉,從懷疑變為認同
彭幸鳴表示,在「實際參與者體驗與評價」部分,參與民眾的參與審判經驗(包括整體與個別程度的滿意度),以及對法官、檢察官、辯護人或律師的看法,大多持正面評價;且參與程序越深入,整體評價越高。
民眾參與審判與否,也與司法審判的信賴及對於國民法官制度的認同呈現正相關。問卷結果顯示,民眾在參與「前」對司法審判「非常信賴」僅17.71%,在全程參與審判「後」,提升至51.97%;且在全程參與後,表達「強烈參與意願」者提高至7成1以上,顯示民眾在實質參與後,對於國民法官制度有高度的肯定與支持。
二、民眾高度期待國民法官制度可以發揮正面效應
彭幸鳴指出,在「認同國民法官制度各項正面效益」部分,認同度較高的項目有「國民法官制度可使法官判決會注意到一般民眾的意見,判決的結果更能反應國民正當法律感情」、「提升國民的法律素養及對公共議題參與感」及「經由參與審判,讓一般人更能了解法院的審判程序及判決內容」;且民眾在實際參與後,對於國民法官制度各項效益的認同程度也都有顯著提升(如:「感覺司法審判更具親和力,不再遙不可及」從47.78%提升至69.52%。)
三、比起自身利益,民眾更重視如何幫助司法
彭幸鳴說明,詢問民眾「參與期間需要獲得的協助」,有高達70.39%民眾希望參與審判前,能夠從法官處獲得有關法律原則、法律解釋的說明,可見多數民眾最關切的為自身是否可以勝任審判職務,做出妥適、公正的判決。而在「判斷被告有罪或無罪、量處刑度評議程序」部分,多數民眾認為能與法官討論,對評議有所幫助,且無礙於表達自身意見。
本次問卷調查期間為109年9月1日至111年1月14日止進行之模擬法庭,調查對象包括接獲各地方法院通知到場參與選任程序民眾計1,881人(獲選任為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者共471人;到場參與選任而未獲選任者共1,410人)。問卷調查重點包括:國民法官對該次參與經驗滿意度、對司法信賴程度、未來參與審判的意願、對個別程序滿意度、對法官/檢察官/辯護人的印象與評價、對國民法官制度效益的看法,以及認為參與期間需要獲得的協助等。
彭幸鳴強調,民眾的肯定,是對制度推動的莫大鼓舞,民眾的擔憂,則是司法院必須認真面對的課題,司法院會根據調查結果,持續審慎規劃配套措施與法規研擬,為國民法官制度的順利實施,做好最完善的準備。
- 發布日期 : 111-06-09
- 更新日期 : 111-06-09
- 發布單位 : 刑事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