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司法院全球資訊網-關於司法院-沿革及史料-建築巡禮-建築巡禮 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司法院全球資訊網-LOGO

:::

建築巡禮

司法大廈小檔案


【等級】國定古蹟
【位置】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1段124號
【創建】西元1929年~1934年


▍壹、司法大廈的歷史


司法大廈現址,在清朝原是供奉關公的武廟,和奉祀孔子的文廟(原址在北一女中校園內)相對,二者同是當時臺北城居民的精神寄託處。日人占領臺灣後,於西元1929年將武廟拆除,改建法院,歷時5年於西元1934年完工,內設臺灣總督府高等法院、檢察局、臺北地方法院,是日據時代臺灣最高司法機關。
光復後政府遷臺,司法院、最高法院(現已遷走)搬遷到此處,整棟大樓爰改稱為司法大廈。司法大廈由日據中期總督府官房營繕課長井手薰設計,並委託臺北桂商會、池田組等負責施工,原為三層建築,民國66年增築第四層,每層面積約一千八百多坪。
本棟建築已於民國87年7月30日,經內政部指定公告為國定古蹟。


▍貳、司法大廈的特色


司法大廈係「過渡期建築」,受到歐洲現代主義潮流影響,捨棄古典式建築繁複、華麗裝飾,改採簡潔、明朗的風格,雖仍有拱門、拱窗等古典式建築常見的設計,但線條已逐漸簡化。

司法大廈的特色

結構建材

司法大廈為鋼筋混凝土建築,外牆以人造假石及淺綠色面磚施工,具有防空保護效果。

建築風格

司法大廈的建築形式,外觀有圓拱門、希臘柱與拱窗等古典建築元素,具有文藝復興風格,其門廳入口三圓心之弧拱及立面排列的拱窗,線條已趨簡化,採用折衷主義樣式。

造型語彙特點

造型語彙_光復初期1945年後正立面及1977年後正立面

司法大廈在建築學上最重要特點,就是中央塔抹邊八角形屋頂。屋頂四周呈波浪曲線,頗似寺廟鐘鼓樓盔頂,這種略帶中國風格的建築,稱為興亞式(復興東亞之意)或帝國冠帽式,在日據時代有隱含軍國主義侵略擴張意圖,特別能展現出最高司法機關的權威性。

中央塔樓及立面飾帶(上圖)、正門北側次入口(左圖)、背面押解車道入口 (右圖)

 

 

 

 

 

 

中央塔樓及立面飾帶 (上圖)、正門北側次入口 (左圖) 、背面押解車道入口 (右圖)

 

 

造型語彙特點3

司法大廈夜景(左圖)、正門主入口中央大階梯(中間圖) 、正面車寄門廳、人造仿疊石柱及基座(右圖)

通往二樓樓梯兩側及碩大八角形柱子均飾以花蓮產大理石,此為臺灣大理石第一次運用到建築上。二樓迴廳矮牆上的八角燈裝飾極具特色 。

花蓮產大理石及八角燈裝飾

梯間護欄大理石貼覆(左上)、護欄石材飾板(右上)、階梯大廳大理石鑲嵌飾版(左下)、階梯大廳八角形柱及緣石石材組合飾面(右下)


參、台灣法院建築風華


法院建築不同於台灣其他的公共建築,它完整地保留了從民國元年至今,各個時期建築物的風貌。
   不同時期的法院建築,呈現時代的變遷與司法演進的軌跡。而法院空間的改變,更反應司法對當事人權益的尊重。法院不只是接受審訊的地方,許多在法院建築空間設計上的改變,都在傳達溫暖,與司法值得信賴的意象。從繁複威嚴的古典,走到簡約明亮的現代,法院建築一點一滴的變化樣貌,也象徵了人與司法的微妙變化…。


▍肆、法院建築影片觀賞


法院建築影片-國語版法院建築影片-臺語版法院建築影片-客語版

  • 發布日期 : 108-10-28
  • 更新日期 : 108-12-10
  • 發布單位 : 秘書處
回頁首